福清智慧城市规划网/ FUQING
SMART CITY PLANNING NETWORK
福清城市数字规划馆宣传片震撼发布2024/08/20
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海滨山水城市  全力建设最优最佳卓越超越的最福清
当前位置: 知识共享> 精品文摘> 规划年会学术对话六:城市更新赋能新质生产力

规划年会学术对话六:城市更新赋能新质生产力

导读

9月7-9日,202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合肥举行。9月8日下午,由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学术对话六“城市更新赋能新质生产力”邀请不同地区、不同界别的嘉宾共聚一堂,聚焦新质生产力需求,从顶层政策设计、规划统筹、项目实施、产业区块链搭建、运营与空间设计融合、服务运营提升等维度,围绕城市更新实施模式和规划设计技术标准体系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和讨论。

中国式现代化注重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园区向“数智化、高效化、低碳化、共享化”转型。因新质生产力带来新的城市空间品质特征,盘活利用低效用地将成为重要实施创新路径。建立以城市更新为平台的回应机制,有必要在城镇化发展动力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对城市更新与产业转型提质的关系深入探讨。

本次学术对话由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分会委员、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杜雁主持,邀请了学会副理事长、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学会城市更新分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和技术总监黄卫东,学会总规委委员、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唐鹏,学会城市更新分会委员、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王嘉,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区域和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李金波,戴德梁行大中华区副总裁、大中华区策略发展顾问部主管陶汝泓,以及建国设计机构创始人、合肥北城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顾问专家许建国等嘉宾进行分享与交流。

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分会委员、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杜雁担任本次对话的主持人。会议伊始,主持人从“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开场,阐述本次学术对话的目的——如何用城市更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并依次介绍各位特邀嘉宾及本次学术对话的流程安排。

本次会议重点聚焦“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需要城市提供什么样的空间与服务”、“如何平衡新型产业空间需求与国空管控及规划统筹要求”、“应对产业迭代及空间全生命周期管理,如何创新低效用地再利用实施模式”、“如何从城市运营出发,赋予城市更新更多的可能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等议题进行分享讨论。

主旨发言

新质生产力的顶层设计

李金波副部长从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出发,解读了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对城市空间与服务的新要求,提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新论断、新举措将在未来释放三大红利。第一是超大规模市场的红利,通过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形成高水平的统一大市场。《决定》提出了一系列价格改革和市场准入措施,将拓宽城市污水管网、地下管廊等基础设施的集资渠道。第二是新质生产力的红利,新质生产力是教育科技人才、科技产业金融两个高水平循环的产物,高质量发展的城市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平台和载体。聚集人才、培育产业、策源创新都离不开城市。第三个是城乡融合的红利,未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将逐步消除。《决定》要求取消除超大特大城市以外的城镇落户限制,鼓励农民就近进城、发展特色城镇,乡村振兴和城镇化还有巨大空间,城市更新与规划大有可为。

香港经验下的新质生产力双要素

陶汝鸿副总裁立足香港视角,结合国际化实践经验,向在场观众阐述了新质生产力语境下,生产企业对城市空间和运营服务的需求。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强调数智化、高效化、低碳化和共享化,产业空间需要符合不同产业发展的规律要求和特点。只有精准把握产业需求,“以需定供”来确定新质生产力园区的规划设计标准,才能有效策划出符合产业真正使用需求的产业园区。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对产业园运营服务提出了新要求。现代产业园区不仅提供硬件设施,更需要注重软性运营服务,即资源链接、产业投资和产业赋能平台三个关键要素。通过这些策略,园区运营商将成为资源对接者、产业投资者和方案提供者,推动企业向新质生产力可持续发展。

新质生产力发展与产业空间供给

深圳市作为科技创新城市的典范,一直走在产业转型升级与城市更新模式探索的前沿。黄卫东总经理回顾了深圳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逐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培育未来产业的发展历程,并分享了深圳在产业空间供给方面的经验。第一,要把握好城市更新和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产业升级转型不能操之过急、一蹴而就,不能仅从空间资源高效利用角度出发,要匹配城市发展基础和发展阶段,要尊重城市自身产业发展规律和市场条件,根据本地产业的分工定位和竞争优势制定合理有序的升级目标。第二,要符合城市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要注重本地产业空间的成本优势,不能盲目的工业上楼;新旧产业不应对立,不应一味追求高新创新产业而导致传统产业被挤出,最后导致产业空心化。第三,要关注企业对产业空间的适应性多样性需求,不同产业类型和生产环节对空间的使用要求差别巨大,需要切实而深入地了解生产一线企业的诉求;不仅要关注头部明星企业,还要广泛调研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才能在本地形成完整上下游产业生态链条。最后,要重视产业空间的实施评估。产业空间的需求与供应是一个动态调校过程,在产业空间再开发过程中,需要结合本地实际不断实践、评估、调整,动态完善产业空间政策创新,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提供充足、适应、科学的空间保障。

有为政府视角下深圳城市更新实践探索经验

王嘉副总规划师立足深圳发展特有的时代背景,结合全国地方性城市更新实践经验,从政府主导与市场经济反馈双视角切入,在城市高度建成存量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面临土地资源的流转和再分配的关键问题,探索如何有效推进城市治理的模式。会议中,王嘉副总规划师总结传统市场驱动产业链升级改造模式存在产业用途变更、生产硬件不达标、“三方征地”成本高等问题,并指出传统市场模式难以高效完成存量发展背景下的土地资源流转与再出让,无法达成深圳市“20+8”产业集群、20大先进制造园区布局等重点产业发展目标。并提出在追求科技引领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必须主动作为,规划师也需要主动融入政府治理改革和产业发展背景,才能彰显自身价值与作用。一是政府供地模式,向百亿级企业定向低成本供给优质产业净地,政府承担征拆成本、牺牲土地出让收益进行硬补贴,存在对赌风险;二是土地整备模式,政府利用市财政土地整备专项资金对城中村土地进行收储再出让,但大规模储备等待企业入驻的方式易加剧政府财政压力,而小规模储备易错失企业入驻良机,时间成本与机会成本难平衡;三是工业上楼模式,以土地协议出让为核心,原土地权利人通过入股、签订拆迁补偿协议的方式直接出让,允许企业通过产业提容及部分工改商住来平衡经济账,但存在住宅插花及产业空间后期管理混乱等问题。

以低效工业用地盘活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成都探索经验分享

唐鹏副院长分享了以低效工业用地盘活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成都探索和经验。成都低效工业用地盘活总体思路紧紧围绕“以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这一目标,城市规划师进行整体统筹,全链条贯通,其重点内容如下:一是通过构建“识别-诊断”技术体系,实现工业用地精准动态控制。通过构建“土地属性—经济生产—规划属性—建设形态”的“四位一体”的工业用地数据库,建立不动产登记、土地变更、行业门类、企业经济指标、建设状态等工业用地数据库更新维护机制。再因地制宜确定“3类低效类型+6类因子+4类豁免清单”的低效工业用地评价体系,精准识别低效工业用地。同时,形成“土地端—规划端—行业端—企业端”低效工业用地病症和成因“诊断工具箱”。二是聚焦8个产业生态圈和26条重点产业链构建成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通过产业建圈强链牵引低效工业用地盘活,探索“三类两阶段十路径”的低效工业提升路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创新建立“市级指导、专班负责、上下联动”工作机制,完善低效工业用地盘活政策支撑,系统推动低效工业用地提质增效。

合肥罍街城市更新实践探索与经验分享

许建国顾问结合合肥罍街等街区更新实践,针对城市更新赋能新质生产力提出三个核心观点,一是城市更新首先更新的是城市经济产业结构,不是经济衰落后的补救措施,而是主动引导赋予更适合当下的“新”功能,促进经济多元化;二是城市更新需要统筹,对城市整体与局部策划需求进行研究,瞄准区域特征来定位,立足内循环经济,将需求转化成内需及特色产业化服务;三是城市更新需回应非实用主义的需求,新质生产力,不能单一讲科技、讲功能性、讲实用,更需要跳出实用主义,深入理解人与城市的情感联系,要从城市历史和在地文化中挖掘特色,并回应当地人群对空间环境朴素的心理需求,而不是盲目追求高格调。他最后呼吁城市更新应常态化,不能只看重短期收效,应摈弃短期计划主义,让城市更新贯穿整个经济发展的始终。

城市规划就是城市的新质生产力

赵燕菁教授作为压轴性发言,从城市运转的角度,向大家生动阐述了在存量时代城市规划自身如何成为新质生产力。城市如同电脑,需要良好的操作系统来激活其潜能,实现技术革新、资源创新配置及转型升级。城市规划作为操作系统,它不仅关乎基础设施的组合,更在于如何驱动这些设施高效运作,促进经济活动便捷利用资源。城市操作系统应由协议、界面、应用三层构成:协议层设定项目落地的灵活条件与规则,以市场博弈确定具体指标;界面层提供便捷服务,通过产权图与利益主体互动,定制土地用途等指标;应用层则推动资源优化配置,通过招商活动等实践反馈,不断完善规划协议与界面,形成丰富的应用生态。这一过程要求规划界放弃旧知,拥抱新知,虽然充满挑战,但也预示着探索未知、激发新生产力的广阔前景。好的城市操作系统能最大化资产价值,实现要素最优配置,是新时代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对话与互动

在对话互动环节, 现场互动交流气氛热烈,现场观众积极举手、踊跃提问,各位嘉宾耐心答疑解惑,进一步延展讨论了城乡资源统筹、小县城房产出路、罍街成功经验的实施路径、深圳“工业上楼”的模式等广泛话题,对话特邀嘉宾既有从顶层设计、学科范式等对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解读,也有对深圳、香港、成都、合肥等不同城市对城市更新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实践分享。学术对话博采众长、嘉宾观点独到。

会议尾声,主持人提议各位与会嘉宾各用一句话进行总结性发言,以下是嘉宾们的精彩总结:

李金波副部长:

“城市规划对产业各要素的统筹整合与落地性探索,底层逻辑还是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需求。”

陶汝鸿副总裁:

“未来产业发展转型的方向是新质生产力,依然会与传统产业会并存一段时间。”

黄卫东总经理:

“城市规划或国土空间规划需要高度响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规划师应主动适应新时期城市发展需求,更加多元和包容,积极拥抱其他相关学科,为城市提供更有效的综合性解决方案。”

王嘉副总规划师:

“深圳的经验就是政府有为,市场有效,规划师应主动有效应对市场的声音,融入政府治理改革和产业发展的大时代背景,最大发挥我们规划师的价值和作用。”

唐鹏副院长:

“更新本意是为城市片区创造更好的解决方案,共同探索,找出专属地方适应性的解决办法。”

许建国总:

“城市更新阶段,我们需要保持初心,期许未来,慢一点再慢一点,创造一个可以回忆也可以期待的时间段。”

赵燕菁教授最后总结,与同行共勉:

“需求没有消失,只是改变了,城市规划也不会消失,但是我们必须改变!”



扫码关注
玉融规划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