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智慧城市规划网/ FUQING
SMART CITY PLANNING NETWORK
当前位置: 众规众创> 美丽家园宣传> 万安访古记

万安访古记

黄檗文化是扎根八闽千年文化沃土,与闽学交融互动所形成的优秀文化。黄檗文化从福建走进扶桑,深刻影响了日本江户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围绕黄檗学学科建设,福建省黄檗禅文化研究院对涉及黄檗相关文物古迹和人文遗存开展了一系列田野调查,找寻黄檗文化原生之根,探寻黄檗学术史实之真。本文将带大家走进位于福清东瀚的万安古城,在田野里找寻那时的黄檗影迹。

“和尚状元”出万安

福清东瀚镇万安塔

《八闽通志》记载,万安古城又称“万安千户所城”,隶属(海口)镇东卫,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由江夏侯周德兴调集福、兴、漳、泉4府的匠役,历时10年修建而成。万安所城位于福清市东瀚镇的东南端,因山体裸露,万石峥嵘得名。万历年间,黄檗山鉴源兴寿和镜源兴慈禅师在京请藏六年,最后获明神宗颁赐《永乐北藏》大藏经予黄檗山,鉴源和镜源禅师因此获得“赐紫袈裟”。据道光《黄檗山寺志》卷三“僧”之部记载,镜源兴慈禅师是“福唐万安所林氏”。在福清市人大常委会陈嘉副主任带领下,我们来到福清东瀚镇万安村,巡礼镜源兴慈禅师的故迹。


福清东瀚镇万安古城

万安村第一书记刘秀明介绍,万安村就是过去的“万安所城”所在地。这里依山面海,由花岗岩方石构筑,原城墙周长达一千七百多米,老一辈说历史上繁华之时住户逾千。明代内阁辅臣叶向高等名人也曾来过这里,但却不知道此处和黄檗山有关系,更不知道像镜源兴慈禅师这样的受过皇帝敕封的高僧大德出自这里。关于镜源禅师,有这样一个传说。万历36年,隐元禅师的剃度师父鉴源、师叔镜源二禅师来到北京请藏。听说镜源禅师能把《楞严经》倒背如流,万历皇帝赞叹,称之为“和尚状元”。听着,这是一个故事,但也许不是传说!


    黄檗书院考察组在渔溪镇进行纪游亭碑调研时,意外在一家民宅墙基上发现了一块康熙十二年(1673年)的《重兴黄檗寺捐造永祚桥碑记》,碑文中有“黄檗所寄,以……圆禅师薙草此山,乃径趋阙下,请以法藏镇之,八载而殇,其徒孙鉴师、镜师申前请,赖叶文忠公力。神庙皇帝始报:可。敕御马监王公,赍经至山。命五台之通经者试镜师,复赐紫衣、锡杖”。

    这段文字中特别提到“命五台之通经者试镜师”。也就是说,万历皇帝派御马监太监王举来福建黄檗山颁发御赐,一起来的还有五台山熟悉经书的大法师,来的目的就是“测试”镜源禅师,最后当然是圆满通过,所以“复赐紫衣、锡杖”。这个测试“试”了什么?很有可能就是对镜源禅师背诵《楞严经》的现场勘测。由此对照田野调查和出土物证,让黄檗学术的细部根脉更加清晰靠实。

万安有座茶林寺


近日,福清市文化体育与旅游局局长、文物局局长杨锦嵩来黄檗书院调研时谈到,东瀚镇“五目井”井栏上有一块“茶林住持”石刻,井附近有一块“茶林寺”的石额,这是隐元禅师和黄檗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遗存,值得重视。我们查阅史书记载,在明清之交,隐元禅师曾来茶林寺上堂说法,而且留下语录;明代福清文士欧应昌,不仅为福清东瀚万石山和海口瑞岩山留下了山志,他还留有多首登临黄檗的诗词,欧应昌就是茶林村人。这是一个重要信息,于是我们第二次来到东瀚。在五目井,看到井栏右侧石柱上刻有“茶林住持僧明梁舍井栏三幅”字样,井口北侧石板上镌刻“龙井”两个大字,左侧勒有“万历乙卯冬月吉旦建”11个字,表明建井年代为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


欧应昌的“茶林村”在哪里?这个万历年间的“茶林寺”又在哪里?村里一位老者把我们带到“茶林寺”石额前,遗憾的是,这个寺额从“茶”与“林”两字之间断裂。老者说,大体是五六十年前,在一户民宅房基上发现了一块有“林”“寺”俩字的石头,老房翻修时就把这块有字的石头拆出来,放到了村部。前些年,搞新农村建设,又挖到了一块带“茶”字的石头,这仨字合到一起,就是“茶林寺”。老者说,这个村子很早的时候就叫“茶林村”,但人们只知道“万安”,几乎没有人知道叫“茶林村”这段历史。而“茶林寺”石额时隔五十年的出土、合璧,让过去的老村名,在实物面前得到证实。


听了老者介绍之后,我们试图在古籍文献中查找“茶林寺”。查询发现,在隐元禅师东渡扶桑的顺治十一年(1654年),万安千户所城出了一位军户出身的读书人,此人名叫涂之尧,这一年他考中举人。康熙十八年(1679年),授陕西石泉县县令。涂之尧写有一篇长文《万安风土记》,文中记载:“十五夜,茶林寺前放焰火,空城而出,数十里内俱来观之。中秋燃塔,儿童砌瓦为之。重九,茶林寺后有观音石,咸登高焉。”

这段文字中有两处提到“茶林寺”。从涂之尧的描述可以想见,“茶林寺”是当时万安城具有地标性的建筑。这是目前在古代文献中发现的关于“茶林寺”的唯一记载。

隐元禅师来万安

福清市博物馆馆长、黄檗学者毛胤云先生告知:“关于隐元禅师到访万安城的相关记载,可查阅《隐元禅师年谱》,那是1644年春季”。这是一条十分重要的信息。

黄檗山万福寺住持定明法师在日本原版的《隐元禅师年谱》一卷本中查到这样的记载:“师五十三岁,如茶林、护国、东金皆请上堂。”在《隐元禅师年谱》二卷本的记载略详:“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甲申(1644年),师五十三岁,所经城山、镇海、茶林、护国、东金等刹,各请说法,备载《全录》中。”

《全录》中记载了什么?

跟据黄檗书院资料室所藏《普照国师广录》(黄檗开山塔院宽文十三年刊),这部古籍的卷三对于隐元禅师来万安古城茶林寺有着很明确的记载:“师到茶林寺,请上堂。颫颫春风二月天,特来此处访高贤。一声雷破三更梦,个个心开五叶莲。殊胜偏逢殊胜事,希奇果感希奇缘。满城罗列金仙子,向道西方岂不然。”隐元禅师在接下来的说法中,讲到了不少有见地的法语,比如:你如果信自己,你就会信得他人。山河大地,草芥人畜,无非是恒河沙。佛法是讲究平等的,没有高下,等等。

根据《隐元禅师年谱》记载,隐元禅师在茶林寺说法之后,又应乡贤和信众礼请,来到万安护国寺、福州东金寺说法。之后回到福清黄檗山,把住持之位交给他的法兄亘信行弥,独自去了他师父费隐通容老和尚住锡的道场——浙江嘉兴金粟寺。

万安茶林何处寻


茶林寺的寺额找到了,万历年间茶林寺的住持“明梁”法师找到了,隐元禅师到茶林寺的记载找到了,隐元禅师在茶林寺说法的语录找到了,但是在史志中,却怎么都找不到“茶林寺”的踪影。

康熙八年的《福清县志》卷十一“寺观”一条,记载了圣迹寺、黄檗寺、灵石寺等三十九座寺院,没有茶林寺。在乾隆十八年纂修、同治六年与光绪二十四年补修的《福清县志》,卷二十“寺观”部分,记载了福清四十一座寺院,也没有茶林寺。

黄檗书院研究员王赞成先生认为,茶林寺的“失踪”,应该与清初的“迁界禁海”有关。福清市博物馆馆长毛胤云介绍说,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并倡导反清复明,拟以台湾为基地,以金厦二岛为跳板,与清廷抗衡。为了严防沿海地区接济郑氏海军,清政府颁布了迁界令:严格规定山东、江浙、福建、广东等东南沿海的村庄居民全部内迁30里至50里,房屋、土地全部焚毁或废弃,重新划界围栏,不准出海。而今年1月,在福清城头镇湖美村发现的“奉旨迁界”碑,是这段历史的重要见证,如今这块碑已经在福清市侨乡博物馆展出。

在涂之尧《万安风土记》的文末有这样一段话:“顺治十八年正月,上御极,是年九月迁海,人多死亡,其地遂空。先大人丘墓在焉,悲乎!”涂之尧闯荡多年后回到家乡,只见家园凋敝、满目凄凉,故交零落、物是人非,心中百感交集,悲苦自不待言。这是来自康熙时期福清士大夫关于“迁界禁海”的重要记载。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政府收复台湾后,“迁界禁海”政策才得以逐步解除。

往事如烟,往事并不如烟。


福清东瀚镇海洋牧场   谢贵明  摄

撰文:福建省黄檗禅文化研究院副院长

 白撞雨、高山


编辑:翁秋英

出品:福清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欢迎转载 转载请标明来源出处


扫码关注
玉融规划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