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智慧城市规划网/ FUQING
SMART CITY PLANNING NETWORK
当前位置: 知识共享> 精品文摘> 纽约:4大科创计划,制造更多「硅巷」

纽约:4大科创计划,制造更多「硅巷」

关键词:

创新战略 | 科技创新

都市制造 | 城市更新

 

 

从金融中心到科技创新中心,「硅巷」正在取代「华尔街」成为纽约的经济新引擎。

《纽约时报》报道:「硅巷将颠覆纽约商业体系」;《华尔街日报》称:「硅巷是下一个发展蓝图」;《福布斯》甚至分析:「硅巷,能开创纽约未来」……硅巷热,也正在蔓延全球。

 

▼ 纽约「硅巷」

 

以我国为例,多个城市纷纷引入「硅巷」模式进行本土实践。2016年,上海市虹口区首次提出打造「硅巷」;2018年,南京市发布「秦淮硅巷」建设蓝图并将「硅巷」模式写入城市总体规划;成都、广州、西安等城市也纷纷提出打造「硅巷」的规划或实践。

「硅巷」有何魔力,引发如此多的城市效仿建设呢?

1995年,「硅巷」作为一个营销宣传口号被提出,目的是吸引那些向往去硅谷创业的人才和资本来到纽约。最初,「硅巷」只是指曼哈顿第五大道与百老汇交界处的熨斗大楼区域,说白了只是一个街区而已。

 

▼ 熨斗大楼是最早的「硅巷」中心

 

如今,「硅巷」已经串联起了曼哈顿中下城、布鲁克林DUMBO区等科创区,成为一条城市内的科创带。

整个大硅巷区域获得的风投资金逐年递增,2019年达到了36亿美元,这里聚集的科技初创公司数量超过9,000家,形成了仅次于硅谷的科技产业集群,创新领域包括金融科技、互联网、医疗健康、教育、制造业、大数据等。

 

▼ 通过纽约创新公司分部示意图,可以看出创新早已走出「硅巷」范围(来源:Digital官网)

 

更为关键的是,硅巷例证了科技回归都市不仅是趋势,而且是城市在科技竞争背景下,老城区融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

 

▼ 改造后的切尔西市场,聚集了60多家科技公司(来源:Flickr)

 

此前,丈量城市公众号曾多次从纽约多元配套和生活角度,介绍过硅巷对人才的吸引方式。本次我们换个视角,深入硅巷背后,看看驱动硅巷从营销口号到科技创新的幕后 「推手」。

 

01

经济阵痛,催生4大科创计划

MEASURE THE WORLD

 

众所周知,金融行业一直是纽约的经济引擎。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纽约金融行业遭到重创,经济结构过度高端化、虚拟化、外向化的弊端也显露无遗。

以此次危机为分水岭,世界各大城市纷纷将经济走出低谷寄望于科技创新产业。如伦敦推出「迷你硅谷」计划,诞生了如今的东伦敦科技城。新加坡、东京、巴黎、首尔等也相继提出建设全球创新中心的目标,并出台了相应的战略规划。

 

▼ 伦敦「迷你硅谷」东伦敦科技城

 

2009年,纽约发布《多元化城市:纽约经济多样化项目》并启动「东部硅谷」发展计划,此后发布的《一个新的纽约市:2014—2025》中,再次明确了「全球创新之都」的城市发展定位。

 

▼ 《一个新的纽约市:2014—2025》规划(来源:NYC官网)

 

纽约作为全球金融中心,资金方面并不是创新发展的瓶颈,缺少创新企业和人才是关键。

因此,纽约推出了四大计划:「应用科学计划」,旨在将科学研究成果形成商业转化;「众创空间计划」,搭建创新空间网络,吸引创业者;融资激励计划」,为纽约的创新企业提供定向资金支持;「城市更新计划」则为旧城更新找到了产业动能。

这些计划相互协作,培育创新要素环境,吸引和孵化创新企业和人才,推动纽约驶向全球科创之都。

 

02

「应用科学」计划

MEASURE THE WORLD

 

纽约市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缺乏创新源头。

锚机构(科研型高校、研究、企业)作为创新的源头,成为纽约培育发展科技创新的突破点。纽约市长布隆伯格在2009年推出了「应用科学」计划,通过与全球著名大学合作,打造高水平的研发中心(锚机构),实现对科技创新人才和企业的吸引。

该计划已与多所著名大学合作,包括康奈尔大学、纽约市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以色列理工学院等等,共同开展科技创新项目。

 

▼ 「应用科学」计划的两个目标

 

与此同时,纽约市也在推动锚机构实体化建设。

康奈尔创新研究院:美国第一个政府参与投资和规划的大学园,位于曼哈顿罗斯福岛,由康奈尔大学和以色列理工学院投资20亿美元共同建设。该学院以交互式媒体、健康、环保等前沿科技领域为主要方向,重点培养计算机科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信息科技、生物医学等20多个理工科专业的研究生。

 

▼ 罗斯福岛上的康奈尔创新研究院

 

纽约大学城市科学与进步中心:由纽约大学主导的全球合作联盟,包括卡内基梅隆大学、多伦多大学、华威大学、印度孟买技术学院等院校,以及IBM、思科等企业。该中心的研究领域专注于利用大数据解决大都市可能面临的各种挑战和难题。

哥伦比亚大学数据科学研究所:位于曼哈顿维尔街区,主攻新媒体、智慧城市、人类健康、网络安全等前沿科技领域,预计在未来30年将为纽约创造近40亿美元的经济增长。

 

▼ 除了数据科学研究所,哥伦比亚大学杰罗姆·L·格林科学中心,用于脑科学研究的多个实验室也对外开放(来源:Wikipedia)

 

这些锚机构虽然侧重点不同,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应用创新人才的目标一致。

此外,纽约市还推出了「科技天才通道」项目,通过短期培训为城市挖掘更多的工程师。

例如,熨斗学校成立于2012年,被誉为「编程学习领域的哈佛商学院」,面向0编程基础的市民,通过15周的全日制编程培训,结业学员将成为程序员。

 

▼ 熨斗学校(来源:Flickr)

 


03

「众创空间」计划

MEASURE THE WORLD

 

降低创新门槛,是纽约推动创新发展的第二步。

2010年,纽约市经济发展局(NYCEDC)推出「众创空间」计划,目的是通过提供环境良好、租金低廉的工作、实验空间,孵化创新企业。

2009年至2019年,纽约从只有1个众创空间,发展到30多创业服务平台和122个孵化器,共1000多初创企业从此计划受益。

 

▼ 纽约创新空间分部示意(来源:Digital官网)

 

针对初创企业,缺少资金购买大型科研设备,以及缺少试验空间的状况,该计划设置了两类「研究」共享空间。

一是「实验空间」。这类空间主要由高校与科研机构向社会开放专业科研设备,面向缺少实验场所的中小科技公司。

目前已有城市未来实验室、哈林生物科技空间、亚历山大生命科技中心等3个公共实验平台,如亚历山大生命科技中心拥有超过一百万平方英尺共享实验空间,深受制药、生物技术类创新公司的喜爱。

 

▼ 亚历山大生命科技中心(来源:Flickr)

 

二是「制造空间」。科技创新中,很多来自制造业领域,共享制造空间就是为他们准备的。目前,纽约有近10家制造空间,为超过500个初创企业提供服务。

2013年成立的斯坦顿岛制造工坊,有面积约为6,000平方英尺的制造空间,设有木工、金属加工、数控机床、3D打印等高端制造设备,还设有各种办公区、会议室和展示区等。

 

▼ 斯坦顿岛制造工坊(来源:Flickr)

 

纽约的孵化设施较为多元化、定制化,涵盖互联网、时尚、媒体、出版、生物医药、制造等多个行业,其中大部分由纽约市政府资助(或补助)成立,并配有导师,以及法律、会计等方面咨询、培训,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

 

04

「融资激励」计划

MEASURE THE WORLD

 

创新资金来源问题,纽约市不仅只依赖风投,还有为中小企业定制的多元化扶持政策。

「融资激励」计划是纽约市为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的一揽子资金解决方案,意在促进创新发展。

例如,「纽约种子期基金」加强了生物医药、IT、医疗健康、新能源等领域初创企业的种子期投资。「小微企业贷款担保计划」则是为员工不足20人的小微企业,提供的专项担保服务。

 

▼ 纽约种子期基金(来源:纽约种子期基金官网)

 

该计划还包含,一系列降低小微企业成本的子计划。

例如「企业电费优惠费率」计划,会为特定企业降低30%-35%的用电成本,优惠期长达5年。「商业扩张鼓励计划」则是配合「众创空间」计划使用,为特定区域内扩张增租的企业提供2.5美元/平方英尺的租金减免,优惠期为5-10年。

这些计划的实施为创新的中小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资金支持,并降低了它们的运营成本,增加了创新成功的概率。

 

05

「城市更新」计划

MEASURE THE WORLD

 

「城市更新」计划是布隆伯格在再次担任纽约市长后,开始实施,以推动纽约科技产业走出「硅巷」,并盘活城市更多的存量空间为目标。

 

 

「如果哪个城市能创造出让人们乐于在此工作与生活的环境,那它无疑将拥有驱动经济增长的最强大引擎。」

—— 迈克尔·布隆伯格

 

 

▼ DUMBO区更新

 

在城市更新计划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由工业码头区改造的「科技产业三角区」(由DUMBO区、布鲁克林造船厂、布鲁克林中心区构成),让「硅巷」跨过纽约东河,实现了破圈发展。2015年,三角区已聚集了1350家科技公司和17300名科技从业者。

 

▼ 「科技产业三角区」示意

 

DUMBO区是科技产业三角区的核心,被称为「数字产业区」「硅滩」「布鲁克林的麦迪逊大道」等。在上世纪末,身为工业区的DUMBO一度沦为废弃货船的「坟场」,后来开发商大卫·瓦伦塔斯买下这片废地,改造为生活艺术区。

随后,「科技回归都市」的浪潮到来,纽约「硅巷」迅速崛起,但曼哈顿岛能提供的办公空间非常有限,前文的三大计划,开始推动科创走出硅巷。

 

▼ 改造后的DUMBO区

 

2010年布鲁克林大桥公园建成,有生活有环境的DUMBO区,初创企业的理想办公地。

在这里,初创企业获得了低租金政策,纽约市经济发展组织、纽约大学、POLY理工学院等机构孵化的初创企业,在此聚集。短短几年,DUMBO区已孵化出几十家科技企业(涵盖移动通信、生物医疗、数字化媒体等领域)。

 

▼ DUMBO区更新后成为科技企业聚集区

 

DUMBO的崛起,救活了一墙之隔的布鲁克林海军造船厂。该造船厂最早隶属于美国政府,在二战时期创造了7万多个工作岗位。

1990年代衰落后,船厂改造更新为工业园。面对涌入的科技企业,造船厂发挥产业基础,结合巨大的生产空间,针对科技制造打造出「绿色科技制造中心」,与DUMBO区形成科技协同发展。

 

▼ 布鲁克林海军造船厂更新(来源:Flickr)

 

绿色科技制造中心包括教育中心、新实验室、工业设计、制造商、共享制造设备等一条龙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吸引3D打印、电脑数控机床、机器人、航空等科技制造初创企业来此聚集,美国宇航服研制就是在此完成孵化。

《世界智能制造中心发展趋势报告(2019)》中显示,纽约高居世界智能制造城市首位,其中布鲁克林造船厂区域成为纽约智能制造的主要承载地。

 

▼ 绿色科技制造中心(来源:Flickr)

 

2014年,纽约推出美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经济适用房」计划,投资410亿美元在纽约建设混合型公寓,并要求开发商将新公寓的20%-30%,低价面向创新人才出租,从而为纽约留住更多青年才俊。

总结来说,推动硅巷发展的,是一套围绕创新搭建的动力系统,包括解决创新源头的「应用科学」计划、降低创新门槛的「众创空间」计划、解决资金来源的「融资激励」计划,以及挖掘老旧空间新价值的「城市更新」计划,缺一不可。

可以说,创新系统推动了硅巷从营销概念到创新中心的转变,纽约还会出现更多的「硅巷」。

 

 

本文由华高莱斯团队创作

总策划:李忠

撰文:1/6图片工作室

 

扫码关注
玉融规划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